熵增定律
新时代新红利
据麦肯锡统计,全球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!
(资料图)
进入2023,整个社会也进入了最关键的财富重组时期,接下来会有很多变化引起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。
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事实,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无法按照传统的规则运转下去,出乎意料的事情在接二连三的发生。越是这样的时刻,我们越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知,人类社会有个基本规律,每隔一段时间,必须有一种新东西出现,用来打破原有的平衡,形成新的生态。
这也是宇宙一切事物变化的规律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,最后一切又归于零,周而复始。用科学解释,这也就是熵增定律。
一切事物从有序到无序,再到有序,疫情的发生就是人类社会进行熵增变更的过程,更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,在到来的2023年,告别老的行业红利,迎接新红利。
六大行业
新红利
经营红利
如今商业最大的变化,是商业的重心的变化。商业之前的重心是“产品”,未来的重心是“人群”。未来我们经营的不再是产品,而是消费者。经营“产品”和“消费者”的区别是什么? 第一:如果你想方设法地把产品卖给10000个消费者,这就是经营产品的逻辑。如果你先把产品卖给100个消费者,然后力争让每个人消费10次,同时每个消费者还能再帮你找到10个消费者,这就是经营消费者的逻辑。 两种办法的结果看起来是一样的,消费频次都是1万次,但是第一种办法你需要投放大量的广告,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。而第二种却只需要提高服务质量,最重要的是,第二种办法是没有边界的,消费频次在无限扩张。 第二:经营“产品”是向所有人提供同一款商品;经营“人群”是向同一人群提供他们所有的产品。未来社会“人以群分”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,如果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,成本必定会居高不下。只有去满足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,才是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意。 这就是Costco和沃尔玛的区别。为什么Costco越来越火,最近又要在浙江开两家店,而沃尔玛/家乐福/乐购这种传统大型超市都在先后退出中国市场?因为他们是在试图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,而Costco就是在努力为中产阶层提供他们最合适的产品。 中国为什么有淘宝、拼多多这样的平台?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之后,必须有平台把这些低质的东西低价出去。我们在提倡高质量发展,其本质就是“以销定产”,要先找到消费者,再为他们量身订制产品,大数据的已经可以实现这一点,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必须精准的找到它的消费者,然后紧紧的抓住这群人,为他们提供一切他们需要的。 之前,我们都在先做产品,再去找消费者;未来,我们是先找消费者,再去做产品。之前,我们都在靠有形的商品赚钱,靠的是“差价”;未来,我们靠无形的商品赚钱,靠的是“服务”。之前,我们是提供同一种产品给所有的人;未来,我们是给同一群人提供合适的产品。消费数据红利
很多做生意的人这几年都会有一个共同感触,就是如今不论做什么生意都很难赚到钱了,投资什么都亏损,这是因为市场正在从暴利、微利变成无利的状态。 到了如今市场变成了零利润状态,不但是因为产品泛滥,而且和大众创业有关。每人都想当老板,但需求量有限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都开始进入了打价格战,赔钱赚吆喝的激烈竞争中。 因此,未来无论做什么,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,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,也就是商业绝对繁荣的时候,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零,甚至是负利润的。 利润为零的时代,企业靠什么赚钱的? 现在很多生意前期都是不赚钱的,或者从表面上看甚至是亏本的,其实这不是商家犯傻了,恰恰是商家变得更与时俱进了,因为商家们设置了隐形的路径,或者说是把赚钱的路径后移了,这叫“利润后延”。 其实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,随着竞争的加剧,很多企业都设计了流量型产品,这些产品都是为了吸引客户而设计的,可以是亏钱的,当客户进来之后,再靠深度服务产生利润。“利润后延”是商业的大势所趋。 究其本质,商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,从“生产方”转移到“消费方”。 之前是谁有“产品”谁是老大,现在是谁有“用户”谁是老大,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。小众品牌的崛起
中国的市场是最特殊的市场,这一点跟欧美和日韩完全不一样。在中国,不仅有开放的电商平台,有开放的物流平台和供应链平台,这些资源都是共享的,只要你有好的产品,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销售出去。 以“人群”和“社群“为中心的时代,商品是怎么产生并流通的呢?就像 “蜂群模式”,即: 每一个蜂群当中,都有一个“蜂王”和少量的雄蜂及数量众多的工蜂组成,雄蜂和工蜂对蜂王非常忠诚。 每一个蜂群都有很好的自运营能力: 一只优良的蜂王年产卵总数可达 10 万粒以上,每一只工蜂都能采集花蜜分泌蜂王浆,繁衍后代的同时供养蜂王。 未来也会有小而美的团队,独立运作自己的精众品牌(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精众群体),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,愿意为情怀买单,愿意为圈层买单。而围绕这个品牌聚合起来的一个“蜂群”,又会形成一定的自运营和自裂变机制。 之前ZARA出现了在中国关店的新闻,就连快200年的老牌巨头公司——宝洁都退市了,很多人看没看透背后的本质,这说明像这样的全球性巨头,正在被一群“蚂蚁雄兵”蚕食! 这群蚂蚁雄兵就是海量的中小品牌,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小众品牌,借助小红书、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,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。 在中国哪怕抢占1‰的市场,也有庞大的 1400 万群体,也足够让一个品牌活好、做强。 这就是海量的品牌的崛起,这将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动力,也是独有的经济现象,而且极有可能为世界其它国家提供发展模板,比如中国已经在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和“新基建”了,这其实就是在帮助世界建立新商业系统。匠工之心
企业的成功,刚开始往往需要借势,要站在风口上,但是到了一定阶段,就得靠模式,模式必须是最先进,最符合时代潮流的。然而,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远发展,必须得能提供过硬的产品或服务,否则一定玩不下去。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牌?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缺少匠工之心精神。短期拼营销,中期拼模式,长期拼产品,这是企业的发展规律。 最典型的例子。而瑞幸咖啡,都没到拼“产品”的阶段,直接在拼“模式”的阶段就倒下了。 比如小米,首先它本身的产品性价比都很高,而且设计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品味,最关键的是,小米根本就不靠产品挣钱。它的产品只是一个链接,是小米用来链接消费者的,当几千万消费者被链接起来之后,就组建了一个生态系统,也就是消费大数据,这才是小米最值钱的财富。 因此,未来的时代一定属于有“匠心”精神的企业,所谓“匠心”就是百般打造产品的那种耐心和细致。供应链红利
从横向扩张到纵向扩张。供应链的思路就是做深的思路。只靠产品本身赚钱会很难,因为未来的生产也是全开放式的,你能生产出来某种产品,就有人会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出来,然后卖的更便宜,必须纵向布局供应链,锁住你的群体,才能建立壁垒。 比如飞鹤奶粉,在疫情导致大家最困难的日子里,他们销售竟然达到了210亿,逆势增长18%,靠的就是供应链,飞鹤卖奶粉不是从奶粉加工做起,而是从齐齐哈尔的黑土地保护做起,从保护土地到种草、到养牛、挤乳,再到加工和渠道,他们形成了全产业链,所以在疫情中可以逆势而上。 美团的功能“月付”,也有面对商家(B端)的金融产品等等,滴滴/神州这种也有自己的金融产品了,比如先充值再打车(给你一定优惠),这使大家的现金流被它们控制。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,就是把下游经销商的现金流把控住,实行押金和预缴,你如果周转不开我来帮你,但是你要付利息给我,中国很多家电巨头都在做“供应链金融”,但是这就导致本来就利润微薄的下游商家们,纯利润更低了。 可叹的是,未来也只有平台企业和头部企业能组建供应链金融,普通商家只能占有其中一两个环节,根本无法构建自己的供应链金融。 至此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:互联网越发达,财富越往大企业手里集中,头部效应将越明显,马太效应越来越加剧。下沉红利
下沉市场的资源分配目前还是固化的,区域龙头基本把控了当地消费市场。通过话语权带动,更容易打造品牌。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已经是全世界的52%,充电桩数是全世界的60%。在下沉市场还有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,以50公里为半径去建立消费场景和区域闭环。早上一杯咖啡,晚上一杯精酿,我们看到一线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也已经扩散到三四线城市。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市场的占有率提高,也必然会得到资本的青睐。 穿越周期凡是在大海中游过泳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,风平浪静的时候应该使劲往前游,一旦遇到浪头打来,千万不要再继续扑腾,而是应该让自己平静下来,缓冲一下,待浪过去再使劲游。 如果这时你硬是要跟浪头拼搏,不仅会被折腾的精疲力尽,而且很容易被掀翻。 同样的道理,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我们应该大胆的出来赚钱,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,我们应该让自己更值钱,而不是胡乱折腾,病急乱投医,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加速倒下。 所以最近这两年不要胡乱折腾,而是应该沉淀下来,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,努力的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和格局,等经济好的时候再大干一场! 我想给你推荐一个叫行研社的平台,这是一个由行业精英、投资人、分析师和咨询顾问组成的专家共享平台,由著名经济学家、资深企业咨询专家、钟朋荣教授领衔,超过5000名的行业专家,平均15+年的行业经验积淀。 无论你遇到行业困惑还是企业或商业决策难题,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对策!